“磕巴”是一种俗称,它正式的名称叫做口吃,是一种言语上的节奏障碍,常表现为停顿、重复、拖音、卡壳等异常现象,儿童口吃和成人口吃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实大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队段都会表现出卡壳、重复、拖音等口吃现象,但其实这未必是真的我们想象中的口吃,而是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认知的发展不能完全同步的情况导致的,口吃的表现只是给思考回忆争取时间,或者复杂事物的描术还不熟练的表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会随着成长很快消失,一般这个时间可能是数周也可能是数月。
一般儿童口吃中这种情况占了大多数,除了这种情况,也可能有少数情况造成了心理问题,这也是持续发展性口吃的根源,其中一部分来自家长的不恰当干预,比如当孩子发生卡壳、重复等表现时,家长严厉纠正,甚至训斥打骂,口吃是一种很特别语言障碍,我们常说的一个口吃,甚至大多数的核心问题是心理问题,对于某些性格的儿童来说,家长的严厉很可能造成离子恐惧,而这种恐惧自然会与说话联系起来,而越是害怕说话时发生口吃,就越容易形成口吃,此时的口吃就不是上面说的可以随着成长自然消失的口吃了,而是形成了我们理解中的,非常顽固的,很难通过自己努力改善的口吃。之所以说口吃大多是心理性的,而且难以自我改善,原因就是,越是害怕发生口吃,就越会发生口吃,害怕说话时发生口吃恰恰是口吃的核心原因,而口吃的人却又无法让思维意识摆脱这种心理。
其实很多正常人在某些特别的场合也可能发生口吃现象,而口吃的人只要需要说话时候,就会产生口吃,两者的相同点是口吃都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害怕说不好”这种心理,区别在于常人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控制,也不会延伸到所有需要对话的场合,因此,其实心理性口吃的人,大多已经形成一种心理习惯,甚至有点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是面对需要口语交流时,就会产生这种心理,从而产生口吃。
我们说回儿童,其实在实践语言矫正过程中,真正让儿童的口吃演变成心理问题的除了家长的不当干预,还有学习,语言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比如身边有口吃的人,很多孩子很爱模仿学习,其实一般如果只是处在模仿学习的阶段,心理上也只是好玩,在改正上也不会很困难,但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年龄的成长,当孩子知道这一种异常表现,很影响形象很丢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产生心理问题了。
因此孩子发生口吃现象,还要看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只是生理上语言发展与思维认知发展不同步,一般只要正确引导甚至不用理会就好,如果是已经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展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是要引起重视的,视具体的口吃表现和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更多相关信息: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