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前自闭症预警信号,三个年龄段观察细节别忽视!
发表时间:2024-07-19 10:25:49 来源: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孩子需要的是全生命周期干预,但最好的干预阶段就是5岁前。我看到过很多2--3岁就开始接受干预的谱系儿童,早早的回到了幼儿园,甚至能顺利进入小学。
很多专家提醒,自闭症孩子干预千万不要晚于5岁。那么如何在5岁前发现自闭症呢?我们从三个年龄段的特征,详细分析,为家长提供最科学的观察依据。
婴儿期(1岁以前):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婴儿期,自闭症孩子可能并无明显异常行为,但一些本该出现的正常行为却延迟或缺失。他们不喜欢与家长进行亲密的眼神交流,有时甚至目光回避;对自己的名字充耳不闻,除非是与他们兴趣相关的事物;对亲人缺乏依恋,不主动伸手求抱;手势动作和肢体语言匮乏,不会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东西。此外,他们的语言发声也可能异常,到了该学语的年龄却沉默寡言,对陌生人和环境也缺乏应有的戒备。
幼儿期(1~3岁):差距渐显,情绪行为凸显问题
进入幼儿期,自闭症孩子在语言、智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差距愈发明显,情绪和行为问题也开始显现。他们可能把大人的手当作工具使用,而不会通过语言或眼神来寻求帮助;不炫耀、不展示,对完成任务后的表扬无动于衷;语言多为无意义的发音,或出现延迟性的仿说;情绪表达不当,可能莫名其妙地哭笑;不顾危险,缺乏安全意识;模仿能力有限,即使简单的指令也难以跟随。
学龄前期(4~5岁):社交困境,行为刻板
到了学龄前期,自闭症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社交困境愈发凸显。他们不合群,更喜欢独自玩耍,对老师的指令充耳不闻;性子急躁,脾气大,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看似能干,实则是因为他们将大人视为工具,而非交流对象;语言发展滞后,常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却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境交流。
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反差巨大
和普通孩子调皮捣蛋不同,自闭症孩子的一举一动反差巨大,比如:他们可能对某些事物或活动有超乎寻常的兴趣,行为重复、刻板,甚至固执。这些行为包括自身的重复动作,如摇手、看旋转的灯;对物品的重复操作,如反复按开关、排列玩具;以及重复干某事和强迫性思维,如坚持走固定的路线,对特定话题滔滔不绝。
家长的反思:注重细节却忽视核心
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异常时,往往首先关注到的是孩子的刻板行为,而忽视了更为核心的社交障碍。实际上,刻板行为多是因为孩子在独处时为了打发时间而形成的,会说话但不会打交道,不能发展人际关系才是大问题。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及时识别并干预,那么许多自闭症孩子的预后将会大大改善。
总结
观察自闭症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纠结的。但无论如何,家长也要保持理智的心态,我们可以质疑,但不能犹豫,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去求证,早点采取干预措施,对孩子很重要,对整个家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