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家庭干预失败案例分析,家长必看

发表时间:2024-03-14 16:43:09   来源:语言发育迟缓 免费咨询 在自闭症干预的路上,很多家长亲力亲为,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总是以失败收尾,下面这个案例值得反思。
我们来听听家长的心声:我是一名3岁快8个月孩子的父亲,前期对孩子的成长关心很不够,孩子主要由家里老人看护。老人们的看护方法是一味宠溺,满足他一切的要求,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之后,老人们就知道他要干什么。

孩子平时很少玩游戏,玩玩具,主要的时间看iPad(玩iPad会点击屏幕上的返回,经常快进),几乎很少和小朋友们接触。由于老人们宠溺,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脾气大,想要的东西通过哭便可得到。

前一阵发现孩子的眼神对视不好,经常自言自语,还出现了类似“蝴蝶手”的现象,结合平时的表现,越来越怀疑是自闭症。于是带去检查。
ABC第一次测试50分(按照最严标准,有一点像就写是)第二次测试37分(咨询我们的一对一老师填写);
CHAT测试A否定1项,B否定4项;CABS测试总分12分,按照美国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为:社会交往2项,言语交流2项,行为兴趣活动1项,功能异常或延迟而且出现在三岁前2项,;儿童感统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正常;社会生活能力评定标准分为8分(轻度)。
结合以上测试结果,最后评估诊断为中度自闭症。接下来的干预中,全家人手忙脚乱,孩子妈妈被迫辞职在家带娃,和2个老师一起为孩子做干预。
 
孩子有进步了,但不多。训练两周后,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
1. 对我和他妈妈的指令、命令的理解感觉能懂60%左右。
2. 眼神对视好了一些,他喜欢读绘本,自己看绘本数数时经常会主动找妈妈的眼神交流;
3. 昨天去河边玩,看见一个气垫游乐场之后找我闹,我问他,“要干什么?”他指着游乐场给我说“游乐场”。

但是这些进步总是在反复,平时在家里训练时表现的很好,很多任务都能完成,但上完干预课后,孩子还是老样子,叫他不理人,还是自己玩,拉着他的手说话,也无动于衷。在课上会说你好,平时还是不会主动打招呼。很多课上会模仿的动作,平时也很少主动表现。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训练方案执行,一点都不敢打折扣,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明显进步?是我们做错了吗?需要如何调整呢?是不是我们平时对孩子太溺爱了,影响了干预训练?

老师的建议:
在自闭症家庭干预中,我们不断的讲“结构化”。实际上很多家长还是没有真正吃透。家长总是过度的重视训练方法,却没有做好支持。造成了干预训练的脱节,孩子在训练中一个样,脱离训练后另一个样。这个干预状态下,孩子学到的机能很难再生活中泛化,巩固,更难以塑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好的家庭干预中,年龄+正确方法+高强度干预+长期干预+良好家庭支持,这些要素缺一不可。每天保持6小时的高强度干预做到了吗?孩子训练的起点和自身能力水平匹配吗?360°无死角干预做到了吗?学习技能的泛化,语言和社交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做到了吗?
很多家长把家庭干预当成普校上课一样,40分钟的训练,然后下课玩一会,放松一会,接下来再上课,下课。一天的训练结束了,对孩子就不管不问了,让孩子继续玩iPad,孩子有进步才怪。
 
自闭症家庭干预的法宝就一句话——不要让孩子闲下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突破口,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都是我们干预的素材。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及明白环境的变化,理解因果关系,体会情感交换,增强沟通动机,把对物的兴趣转移到人的身上,做到这些孩子才算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