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说一些家长都没听过的干货

发表时间:2024-07-09 11:51:29   来源:听力语音障碍 免费咨询 在孩子的成长世界里,“听”是言语沟通的钥匙,而“听懂”则是开启口语交往大门的密码。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而言,助听器、人工耳蜗能让孩子听到声音,但无法自然而然的学会开口讲话。一句话,再贵的人工耳蜗也做不到从生理和心理上真正实现语音、语义还原。
 
我见过的大部分聋儿语训都是“瘸腿”的。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深知听与说结合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重于发音、学词、说句这些“说”的部分,而对于“听”的训练却投入不足。
结果,许多听障孩子只能机械地背诵几首儿歌或复述几句话,距离真正的言语沟通目标相去甚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言语的产生与感知视为一个有机连续的过程。即便听敏度相同的聋儿,对言语材料的辨识和理解能力也会大相径庭,这正是听与说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所在。
 
聋儿的语言训练,一定考虑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种情况。
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孩子,若从一出生就失去听力,其语音、语法和语义的发展都非常艰难,因为他们的言语听觉链断裂了,若不进行听觉能力方面的锻炼,他们将只能依靠视觉、触觉、肌肉感知觉来发展言语。
 
而对于那些在语言习得后才遭遇听力损失的孩子,虽然只会造成“发音不准”等构音能力的异常,补偿听力后,如果不进行语音方面的干预,很难达到口齿清晰字正腔圆的讲话。
国外有学者指出,如果聋儿在学习前50个词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言语感知能力,那么未来即使出现构音语音异常,错误的模式也大多与肌肉运动和语音组织能力相关,解决起来非常简单;反之,如果儿童的言语感知水平一直落后至学前甚至学龄前期,那么其构音异常的模式会非常顽固,难以改正,因为他们的言语感知能力落后太多了。
 
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佩戴,为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奠定了听力基础。其康复任务主要包括听觉康复、言语矫治和语言学习,三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聋儿语训的评估非常重要。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异常,找出那些主观评判为“歪曲”的错误音位的错误走向,为训练提供有效指导,我们引入了语音识别评估。
韵母识别和声母识别统称为语音识别,韵母作为汉语音节的主要成分,携带声调信息,可与声母组合成音节,也可独立成音。由于韵母的能量大、时程长,人们识别韵母时相对容易。而声母则不能脱离韵母单独存在,其频谱范围较高,听障儿童的听力损失以高频损失较为明显,因此声母识别难度较大。通过韵母识别和声母识别,我们可以全面评估听障儿童对不同主频区语音的识别能力。
 
如何让聋儿的语言训练不脱节呢?我们老师会使用一种基于音位对比的“听-说联动”训练策略,旨在通过“听”来带动“说”,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听觉先行”优势,发挥听觉技能在构音语音训练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提升构音语音训练的效果。这一策略不仅强调了听与说的紧密结合,更突出了听觉在言语康复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让希望之光照亮他们通往有声世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