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矫正机构:聋儿不敢说话社交恐惧如何克服

发表时间:2023-08-03 16:52:11   来源:听力语音障碍 免费咨询 聋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明显的社交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会表现得较为严重和持久,并伴有像恐慌、呆立不动、出汗、呼吸困难等表现,具有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在语言方面会有表达困难,缺乏自信心并伴有情绪的不稳定等特征。很多聋儿在语言矫正机构中进行康复训练时,都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有些专家认为,之所以社交恐惧现象在聋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有2个原因。首要原因源于其听力语言障碍,聋儿在社会性交往时往往会碰壁而引起胆怯、退缩、消极等社交恐惧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聋儿接下来的成长。
 
第二个原因是家庭因素,聋儿社交恐惧心理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由于聋儿听不到声音,口不能言,社交方面缺陷较多,所以他们更依赖父母,依赖家庭,不敢走出家门,久而久之,心理方面会更封闭,更抑郁。
 
为什么有的聋儿没有心理障碍,性格发展比较开、乐观?
有些聋儿家长考虑的层面比较高,他们会采用有趣的方法调动聋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还善于思考如何做才能使聋儿的身心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比较有耐心,在自然的状态下聋儿就对学习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顺利地就掌握了有声语言,交往时也表现得既活泼又大方,社交恐惧现象在这类聋儿身上表现较少。
 
在语言康复机构中,我们就遇到过这样一位聋儿的母亲,她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聋儿宝宝顺利的进入了小学,成绩非常优秀,为此她付出了很多。无论是在语训机构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还是上幼儿园、小学,她都没有因为学习打骂过孩子,也没有因为孩子的听力问题,刻意保护、溺爱孩子,而是乐观的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勇敢的走出家门,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

相反,有些聋儿被确诊以后,家长无法接受现实,心态呈现出面面观。有的对孩子感到内疚、有负罪感,不能面对现实,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抚养中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固执、任性、自私等社交恐惧心理;有的家长性格较差,把怨气撒到孩子身上,让弱小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胆小、怯懦的社交恐惧心理;还有的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于是产生了焦虑情绪,对孩子失去了耐心,继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使孩子对一切产生了恐惧。这些家庭教养方式让聋儿失去了交往的机会,逐渐养成了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遇事总是无所适从、害怕见外人的习惯,从主观上限制了聋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并间接造成了社交恐惧心理问题。 
 
如何克服聋儿心理障碍,语言矫正机构经验谈  
家长一定要纠正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嫌弃的态度,不关心,不教育,这是少数。另一种是对聋儿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其心理是认为儿女有生理缺陷,蒙受听障痛苦,受到父母特殊关照,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分溺爱,会使聋儿从小缺乏一切自立的生活能力,对康复训练也是不利的。
要想彻底解决聋儿的社交恐惧问题,一定要从语言康复着手,学会用语言交流,才能有更多机会敞开心扉,家长才会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心理安抚的办法。
另一个方面,一定要改变抚养态度,从孩子的兴趣找突破口,发掘他们的特长,当聋儿有了一技之长,或者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就会变得更加自信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