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语言:假口吃是怎么回事?如何辨别?
发表时间:2023-02-13 16:26:44 来源:成人口吃少儿口吃
到了3岁左右,有的宝宝说话开始结结巴巴,但大多数孩子过一阵就好了,有人把后一种孩子叫“假口吃”,今天讲讲这种“假口吃”是怎么回事儿。
总体来看,3-5岁是儿童口吃发生最高的年龄段,仔细回忆一下,似乎每个宝宝在学说话的某个阶段,都会出现口吃的表现,有的几天,有的甚至几个月,这种短暂出现,快速恢复的口吃,被称为“发育性”口吃。这个发生几率大概为1/20。
发育性口吃的三种机制
关于发育性口吃的潜在机制,有三种观点:1、脑部结构影响语言中枢神经。有些宝宝的语言运动和听觉区域连接异常,导致语音和运动计划的映射失衡。这样的孩子,需要进行听觉节奏方面的干预和引导。提高听觉反馈的敏捷性,增加语言的自主控制能力。
2、儿童心理机制。与正常宝宝相比,持续存在口吃的孩子,在消极情绪下的发音速度明显更慢,更容易导致发音延长、停顿,进而增加了语音不流畅的现象。所以,对这类宝宝来说,改善家庭氛围和抚养造成的压力,对缓解口吃非常关键。
3、不成熟的言语感知机制。有些孩子对言语感知是完整的,但在感知过程中处理的速度比正常孩子要慢很多,另外,认知能力较差的孩子还存在语音感知偏差问题,这就造成了对语音匹配语义时出现不确定因素,当孩子听不懂,不知道怎么说,大脑中一片迷茫,不知道如何寻词,组句时,就会出现口吃的表现。另外还有些言语感知问题,可能出现在听觉处理与节奏辨别失误方面。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纠正口吃可能要从认知和韵律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了。
发育性口吃的评估
在口吃的实际干预之前,口吃严重程度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评估内容。
通过流利程度评分,是计算口吃严重程度的常用方式,一般情况下,在30分钟内,收集350-450个音节为样本进行分析。比如:100个音节中,出现的节奏中断数量有多少,这些口吃音节的占比是多少。包括全词、部分词的重复、延长和停顿都有详细统计。
还有一种常用的口吃测量量表,主要从口吃频率、3个最长的口吃事件的持续时间,身体附加动作,言语自然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无论那种口吃评估,都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状态,以及测试场景的影响等等,同时还需要父母提供生活方面的表现,日常言语习惯等,作为参考依据。
有的家长觉得发育性口吃是虚惊一场!千万别这样认为,5%的发育性口吃宝宝,如果没有得到良性引导和及时的干预,一定会发展成为真正的口吃。最后,如果宝宝的口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出现口吃的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请家长们考虑一下真正口吃的临界点
了解更多口吃问题,建议阅读——
口吃矫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