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干预高端技巧,强化辅助和替代性沟通的核心策略
发表时间:2024-05-13 14:18:05 来源:语言发育迟缓

这篇文章科普性很强,都是自闭症实战经验总结,搞清楚它,家长的干预技能会蹭蹭的涨,孩子的进步会嗖嗖的快。
典型自闭症孩子普遍存在2个难题:
1、兴趣点低,主动性太差,干预训练做的支离破碎,经常被打断。因为没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偏离,不配合你。
2、沟通能力差,无语言的自闭症孩子太多了,我们使用辅助沟通时,经常找不到切入点,导致干预效率低下。
我相信99%的家长,在家庭干预中都遇到过上面2个难题,如何解决呢?我们有一套很成熟的干预策略,叫强化辅助+替代性沟通。
强化的本质和使用误区
1、强化的真相。强化物本质上就2个字叫驱动。但这个驱动的本意在于塑造习惯。你想教孩子一个新技能,比如孩子想要棒棒糖,围绕棒棒糖做提要求训练,他做对了,你给他棒棒糖,孩子做对了一次,后期并没有根据棒棒糖出现主动提要求的行为,那说明你这个棒棒糖不是强化。它本身并没有真正起到驱动本能的作用。记住,强化物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能够让孩子不断产生行为动机的东西。
2、强化的动机。我们不会在孩子做出正确行为后,才随机给出强化物,这个强化物的选择一定要前置,也就是说,要在技能训练之前,就要用它去吸引孩子。
这个前置准备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动机,脑子里带着很多问号,比如“我能得到什么?”“我为什么要做仿说、提问、回答、配对等等”。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孩子可能只会配合完成一次训练,很难让他主动产生下一次行为的动机。另外,如果强化物准备的不充分,我们很难做好一级强化、二级强化的联动,最终导致本次干预效果大打折扣。

替代沟通有多重要?
很多自闭症孩子无语言,没有沟通能力,要想干预提速,那么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替代沟通模式。替代沟通的辅助工具有很多,但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要考虑孩子的喜好和兴趣。通常来说,包括如图片、符号、手势、电子设备等,
如果进一步细分,可分为非辅助沟通和辅助沟通两种。非辅助沟通不需要其他工具,老师主要依靠眼神,表情,语言,肢体等方式。而辅助沟通则丰富的多,主要是利用孩子的视听能力,用卡片,提示板,图片等教学工具。这两种沟通没有优劣之分,适合孩子的就是好的。
几乎每个老师都要掌握于多种辅助沟通技能,否则很难在不同的自闭症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可以说,老师的辅助沟通技能越熟练,就越能在干预中掌握主动,因为他能帮助孩子快速表达需求和感受,在最短的时间里,增加孩子与他人沟通的机会,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
但是很多家长反馈,在家里做自闭症干预,很多替代性沟通往往效率很低,精心准备了很多辅助沟通道具,孩子根本不感兴趣,导致家庭训练难以开展下去。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在做替代性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用强化方式赋能,用强化的思维和方式,帮助宝宝领会并产生主动沟通的动机。下一章,我们重点分享一些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