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育性口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语言矫正机构老师解读

发表时间:2024-02-06 13:34:03   来源:成人口吃少儿口吃 免费咨询 发育性口吃,又称生理性口吃,通常出现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并伴随有多种阶段性的特征。这种口吃形式常见于2至5岁的儿童,其中男孩的发生率略高于女孩,大约占总体的5%。

在表现上,患有发育性口吃的孩子可能会展示出声音或音节的重复、辅音或元音拉长、难以发出句子和单词起始音以及伴有如面部肌肉扭曲、手部紧张颤抖等继发性口吃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发育性口吃具有较高的自愈倾向,尽管恢复时间各异,有的孩子可能在几周内改善,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探讨发育性口吃的潜在机制,目前学界对其认识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同以下三种可能机制:
首先,与脑部结构异常相关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一个因素。研究发现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及语言发展相关的区域如果结构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孩子发生口吃的概率增加。这主要与这些孩子的语言活动抑制能力受限有关,从而影响语言组织活动的正常输出。
其次,心理学机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持续口吃的孩子相较于正常儿童或已康复的口吃儿童,往往伴有更多消极情绪。他们在发生口吃时发音速度减慢,更容易产生发音延长和停顿,导致语音不流畅。
最后,言语感知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部分孩子尽管听力无碍,却在语音感知的处理速度上较慢,特别是在声音信号不清晰时,他们难以及时准确地捕捉到音位信息。此外,认知能力较弱的儿童在理解语音方面可能也会有所差异。这两个原因可能导致孩子在接收外界语音信号时反应迟缓,同时也影响到自我监听发音的能力。

对于言语感知较差的孩子来说,说话的同时需要听、理解、记忆和储存声音信号,而这些任务很难同步进行,因此增加了口吃的发生风险。在语音病理学领域,已经认为语音存储和发音彩排是影响儿童发育性口吃的一个重要因素。